人物 点燃中国网球第一把火的李婷还好吗?


  

人物 点燃中国网球第一把火的李婷还好吗?

  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冠军李婷在日前举行的ITF网球大师赛北京昌平站开幕式上致辞,引发观众关注。

  2.李婷表示,现在的年轻人会提出自己的想法,给她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,但她仍在不断学习和探索。

  3.作为曾经的顶尖运动员,李婷认为郑钦文、王欣瑜、张之臻等年轻球员在受到更高关注的同时,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。

  4.为此,李婷希望球迷给球员一些空间,允许他们出现起伏,相信他们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。

  在日前举行的ITF网球大师赛北京昌平站开幕式上,雅典奥运会冠军李婷受邀上台致辞。台下的观众纷纷踮脚张望,因为对于他们来说,“李婷”耳熟能详,但这个名字对应的面孔却是陌生的。

  21年前的雅典奥运会,李婷搭档孙甜甜夺得了网球女双金牌。那是中国网球摘得的首枚奥运金牌。2007年退役后,李婷选择远离赛场,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学习,后留校任教至今。她的身份变了,但心中的目标却没变——为中国网球事业“添柴加薪”。

  去年的巴黎奥运会上,郑钦文夺得了网球女单金牌,把中国网球的热度再次推向高潮。在当时众多被热烈讨论的话题中,有两个名字被反复提及——李婷、孙甜甜。

  李婷来自网球强省湖北,与李娜、郑钦文师出同门,都曾是余丽桥教练的弟子。如果说李娜、郑钦文是单打领域的佼佼者,那么李婷就是双打领域的杰出代表。她和孙甜甜点燃了中国网球的第一把“大火”,开辟了中国网球的一个时代。李娜在获得法网女单冠军后曾说,中国网球最大的功臣当属李婷和孙甜甜,正是因为她们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冠军,改变了中国网球的命运,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中国网球。

  如今,每学期开课时,李婷都会拿出自己的夺冠视频播放给学生们看。她又仿佛回到了那个热烈的夏天。“感觉如何?”记者问她。“其实说实话,我也有点看腻了。”她爽朗地笑了起来。

  李婷在开幕式上的那次致辞,其实是主持人的“临时起意”,双方之前并未进行沟通。李婷在发言结束后才突然意识到这一点,“哎,流程单上好像没有让我发言这个环节吧。”话一出口,李婷也有些不好意思,她的笑声随即通过话筒传遍了场内的各个角落。

  如果是在2004年,这个“突如其来”的安排会让李婷囧住,但如今十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,让李婷已经能够轻松应对这个场面。但说起自己的执教感受,她最深的体会是“练得好未必教得好”。

  当下,学生接触网球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。在日常教学中,李婷常常要面对学生的“新想法”,甚至是质疑。“我练球那会儿,基本上教练怎么教,我们就怎么练,很少考虑对或不对,动作是否合理。现在的年轻人会提出自己的想法,这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。”李婷说,“其实像我,球打得好,却未必能很好地把所学用到学生身上。我也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。”

  李婷每周要带八九节课,对象中有员,也有初学者。她笑言自己也面临着“祛魅”的挑战。“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小,对雅典奥运会了解不多。”她说,“虽说我拿过奥运冠军,但时间久了,大家都会有审美疲劳,这很正常。”

  在李婷的眼中,自己不属于“狠人”。她允许学生们在课业压力大时偶尔“偷懒”。当年,她之所以没有选择成为专业网球教练,也是因为了解自己的这层性格底色。

  “能够培养出一名顶尖运动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,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。”李婷说,选择成为一名网球教师,目的是培养网球的教学人才,对中国网球事业同样是一种贡献。

  因为走过专业这条路,李婷才知道攀向高峰的艰难。在她看来,当中国网球又一次掀起新热潮后,郑钦文、王欣瑜、张之臻等明星球员在受到更高关注的同时,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,甚至更甚于自己成名的那个年代。她希望球迷要给球员一些空间,允许他们出现起伏。

  “从运动员的角度出发,他们肯定希望不断获得胜利,为国争光。”李婷说,“但是人总有累的时候。这一代中国网球运动员应对压力的能力已经很强了,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。”